-
【湖南招商】湖南多措并举守护耕地红线助力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通过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中持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近年来,该省统筹耕地保护与项目建设需求,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和生态修复,连续十九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乡村振兴和特色产业发展赋能。 一、统筹规划与要素保障筑牢耕地保护网 湖南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民生项目用地需求。通过动态优化土地规划、严格执行用地计划、加快审批流程等措施,确保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及时落地。在保障发展的同时,建立耕地补充机制,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途径新增耕地,实现建设占用与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双平衡。 二、技术创新与制度监管双轮驱动 依托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对耕地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管。推行“田长制”网格化管理,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对成效突出的地区给予资金和政策倾斜。通过完善法规制度,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坚决遏制“非粮化”趋势。 三、盘活存量土地提升利用效率 针对历史遗留的批而未供、闲置土地问题,开展专项清理行动,通过督促开工、调整用途、依法收回等方式激活存量资源。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标准地改革等模式,引导企业集约用地。在城乡建设中优先使用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压力。 四、生态赋能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将耕地保护与地质资源开发相结合,通过农业地质调查为富硒农产品种植区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矿泉水、宝玉石等绿色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地质遗迹保护与文旅融合,建成一批国家级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湖南省通过系统性举措,将耕地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又为产业转型提供了空间支撑。未来该省将继续深化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2025-07-19
-
岳麓峰会汇聚全球智慧驱动湘楚招商引资热潮
互联网岳麓峰会即将在湖南省长沙市开幕,众多重量级嘉宾将齐聚一堂探讨数字经济新发展。本次峰会聚焦"数字新经济、云开看未来"主题,设置丰富议程推动产业深度交流,通过云端论坛与实体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强化资源对接,为湖南省产业创新与招商引资搭建高端平台。 一、本次峰会背景凸显特殊时代价值。会议较往届举办时间有所推迟,但其在当前数字经济加速演进格局中的战略意义备受各界瞩目。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数字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引擎作用成为核心关切。峰会筹备工作获得政府高度重视,相关主管部门强调本届会议将通过前沿话题设置,剖析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下的发展路径选择。 二、核心议程设置体现产业前瞻视野。峰会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式主题论坛及多场专题研讨,涵盖云计算、智能制造、算法优化等前沿领域。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企业代表参与圆桌对话,聚焦云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实践路径。会议同期设立七大专业分论坛,议题涉及工业互联智能升级、国际音视频技术创新、智能网联生态建设、科创资本对接机制等关键维度,深度解析软件产业在新经济形态中的定位演变。 三、内容架构突出未来导向特征。所有论坛设计均围绕"新经济形势下软件产业发展"主轴线展开,具体议题包括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韧性培育、智能硬件与软件协同创新等时代命题。会议策划方表示,虽然各分论坛切入点各异,但均致力于厘清产业演进逻辑和发展突破口,特别是强化对新技术变革趋势的前瞻研判,使会议具备显著的未来发展指向性。 四、组织形式创新突破时空限制。本届峰会首度策划网上峰会环节,整合芒果TV、映客直播等平台资源对核心议程进行实时转播。通过构建线下线上协同参与模式,既保障疫情防控要求又大幅提升会议辐射范围。这种创新形式打破地域壁垒,使全球关注数字经济领域的专业人士均可参与前沿思想碰撞,显著提升了峰会的国际影响力和资源整合效能。 五、峰会功能定位强化区域发展动能。作为湖南省重点打造的数字经济高端对话平台,会议汇聚投资机构、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核心决策层深度互动。通过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场景,会议将加速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领域集聚。特别是在软件产业再出发战略研讨板块,参会嘉宾将探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方案,为湖南省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2025-07-19
-
【湖南招商】四大行动赋能湖南制造业创新升级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湖南省围绕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双轮驱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四大行动为核心抓手,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力争实现产业规模与质量效益同步跃升。该计划通过专项资金引导、人才机制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举措,全面激活制造业创新活力。 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行动夯实产业根基 湖南省以重大产品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为突破口,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示范工程,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材料等优势领域,重点突破高端液压件、高速轴承等基础零部件技术瓶颈,推动产品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同步建立创新产品推广目录,完善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应用激励政策,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行动构筑战略支点 湖南省分层分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创新平台网络。重点支持长沙、株洲、湘潭等城市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基础平台,提升试验检测、中试熟化等公共服务能力。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推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通过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 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行动破解"卡脖子"难题 湖南省聚焦产业链安全可控,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精密仪器等领域建立关键技术攻关清单,采用"揭榜挂帅"机制组织联合攻关。强化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工业"四基"能力建设,重点突破高性能合金、特种陶瓷等新材料制备技术。建立产业链技术预警机制,定期发布产业技术路线图,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薄弱环节集聚。 四、湖南制造品牌提升行动增强市场竞争力 湖南省实施质量品牌双提升工程,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培育质量标杆企业,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模式。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打造"湘品出湘"推广平台,组织优势产业参加国际展会,提升湖南制造品牌国际影响力。建立品牌培育梯度库,形成"冠军产品-单项冠军-领航企业"的品牌升级路径。 通过三年系统推进,湖南省制造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政策组合拳有效激发了企业创新动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长沙经开区、株洲高新区等载体形成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模式,正推动湖南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稳步迈进。
2025-07-19
-
【湖南招商】湖南五举措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融入国家战略打造产业集群
湖南省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融入国家战略、深化调研分析、优化产业结构、突破关键技术、改善营商环境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通过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布局相结合,湖南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三大区域协同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 湖南省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洞庭湖地区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绿色化工、航运物流等产业转型升级;湘南湘西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轻工制造等特色集群。通过差异化定位,湖南形成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发展格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支撑。 二、精准开展产业调研与政策评估 湖南省组织专项调研组,系统梳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布、产业链配套情况及政策实施效果。调研发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集聚度较高,但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省外供应。针对短板领域,湖南省制定《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招商目录》,建立动态更新的招商引资项目库,重点引进填补产业链空白的配套企业。 三、深化供给侧改革培育产业集群 湖南省实施“3+3+2”产业集群培育计划,重点发展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两大特色领域。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2000家,推动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 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韧性 湖南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攻关工业软件、高端轴承等35项“卡脖子”技术。长沙、株洲、湘潭联合建设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共享重点实验室资源。在工程机械领域,实现液压件、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在轨道交通领域,突破新一代永磁牵引系统等关键技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增强。 五、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 湖南省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贷款,每年安排不低于300亿元信贷额度。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组织200余名企业高管赴沿海地区学习先进管理经验。通过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2020年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1.2万余个,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
2025-07-19
-
【郴州招商】湖南企业闪耀汉诺威工博会 中欧经贸合作再添新动能
湖南省以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为契机,成功举办欧洲经贸活动周,通过产业链对接、科技合作和招商引资,推动省内高科技企业与欧洲市场深度合作。此次活动涵盖德国、瑞典等多国,集中展示了湖南在智能制造、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为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新活力。 一、汉诺威工博会成湖南企业国际化重要平台 湖南省组织37家高科技企业参展汉诺威工博会,设立40个展位,重点展示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参展企业通过实物演示、技术交流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国际专业观众关注。其中,不锈钢芯板、非电空调等创新产品成为展会亮点,体现了湖南工业制造的技术实力。 二、产业链对接会促成多领域国际合作 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工业新型优势产业链对接会上,来自欧洲多国的企业代表与湖南企业展开深入洽谈。会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推动双方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此类精准对接为湖南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提供了有效渠道。 三、科技创新主体活动深化产学研合作 瑞典斯德哥尔摩分会场围绕科技创新主题,组织湖南高校、科研机构与欧洲同行交流。双方就联合实验室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达成共识,为后续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奠定基础。这种产学研协同模式将加速湖南创新要素与国际资源对接。 四、小分队招商提升经贸合作实效 活动期间,湖南省派出多个专业团队赴欧洲重点企业考察洽谈。通过实地走访、技术研讨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推动具体项目落地。这种灵活务实的招商方式,有效促进了湖南与欧洲在产业升级、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实质性合作。 此次欧洲经贸活动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湖南制造的硬实力,更搭建了常态化国际合作机制。通过平台搭建、精准对接和长效服务,湖南正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为中欧经贸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湖湘力量。
2025-07-19
-
【益阳招商】益阳5G产业链推介会签约263亿元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湖南省益阳市在深圳成功举办5G应用产业链推介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通过精准招商引资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共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金额达263亿元,并发布100个重点招商项目,吸引180余名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参与。益阳市作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域,正全力打造5G网络试点城市和数字经济新高地。 一、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 推介会集中展示了益阳市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重点涵盖5G应用、工程机械、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现场签约项目包括智能制造产业园、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前沿领域,其中5G相关项目占比超过40%。这些项目落地后将有效补强益阳市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形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区位优势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益阳市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拥有"三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和千吨级航道,2小时经济圈可覆盖长沙、武汉等中心城市。依托华为战略合作基地和湖南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当地已建成5G基站超2000个,城区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58众创、信维通信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带动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三、政策体系构建产业高地 益阳高新区、赫山区和资阳区分别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对5G相关企业给予最高30%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建立数字经济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元,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一事一议"机制为重大项目提供用地保障,对高端人才给予购房补贴和子女入学优先安排。 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以本次签约为契机,益阳市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计划三年内建设20个数字化车间和5个智能工厂,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当地艾华集团等企业已建成行业领先的5G+工业互联网平台,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五、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形成 益阳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深圳前海自贸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通过本次推介会,两地企业达成技术合作项目12个,共建5G联合实验室3个。未来将重点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打造长株潭都市圈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算力中心。
2025-07-19
-
岳阳城陵矶口岸平行进口汽车业务蓬勃发展助推招商引资
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口岸平行进口汽车进口量领先全国内陆港口,业务迅猛增长有效带动当地招商引资。口岸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基地,通过海关创新政策和便利化举措,显著提升贸易效率,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入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成就归功于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优化和服务升级,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注入新动能。 一、城陵矶口岸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内陆枢纽,地理位置独特,连接水陆交通网络,被定位为湖南省整车进口的核心通道。其区位优势便利了平行进口汽车的高效转运,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供应链时间,从而吸引汽车贸易企业集聚发展。区域内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强化了配套服务能力,助力内陆地区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平行进口汽车作为核心业务,为企业提供了绕过传统代理商、直接对接海外市场的路径,促进了贸易多样化。 二、保税仓储模式的引入是推动业务增长的关键创新,该模式于2018年底在岳阳市正式落地实施。这一政策允许进口汽车在保税区暂缓缴税存储,有效缓解企业短期资金压力,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企业得以灵活管理库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了贸易效率。得益于该模式,后续时间内平行进口汽车进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口量显著提升,为内陆港口积累了竞争优势。综合保税区的仓储能力也得到充分释放,强化了岳阳作为区域贸易节点的功能。 三、海关和相关设施配套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速了通关流程,其中进出口商品检验环节获得资质认可在2019年完成。岳阳市设立的专门检测线获得海关授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显著缩短了汽车查验时间,降低转场运输费用支出。该检测线紧邻口岸布局,整合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提升了整体操作效率。通过这些举措,平行进口汽车的检疫流程高效化,节约了企业额外支出,为汽车进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海关监管服务不断深化便利化改革,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查验方式,例如可灵活选择在集中场地或存放地实施现场检查。岳阳市机构安排专员驻点办公,实现了检验与检测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度。这一协同机制减少了汽车滞留时间,确保了汽车进口全链条顺畅运转,为企业经营提供了稳定环境,进而巩固了口岸在全国内陆港口的领先地位。 五、平行进口汽车业务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广泛经济影响,直接促进了岳阳市招商引资工作。汽车贸易商因直接采购渠道和保税仓储的成本优势,获得显著价格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投资办厂。这一模式有效降低了经营门槛,带动了本地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增强了区域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未来,岳阳市将继续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口岸功能,为内陆地区树立贸易新高地。整个发展过程展现出内陆港口在政策创新下的巨大潜力。
2025-07-19
-
【岳阳招商】岳阳加快推进己内酰胺搬迁升级 打造长江经济带示范工程
湖南省岳阳市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推进中石化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该项目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危化品搬迁改造工程,总投资超200亿元,分两期建设60万吨/年产能,已被列入省级重点工程。国家工信部调研组实地考察后强调,要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打造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示范项目。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该项目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岳阳市作为长江沿岸重要化工基地,通过将位于城区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整体搬迁至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实现产业集聚与安全环保双提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己内酰胺-聚酰胺-纺织新材料产业链,对促进湖南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标杆意义。 二、项目建设进展与规划 项目规划用地2650亩,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第一阶段建设3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及配套工程,第二阶段扩建同等规模产能。目前项目已完成前期审批,正在开展场地平整和基础施工。项目同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危废处置等环保设施,确保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岳阳市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解决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 三、政策支持与部门协同 国家工信部明确要求将该项目建设为危化品搬迁改造示范工程。湖南省工信厅将其纳入重点产业项目库,在产能置换、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岳阳市建立市企联动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协调解决施工许可、配套管网建设等具体问题。金融机构提供专项贷款支持,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四、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0亿元,带动下游纺织、工程塑料等产业发展。通过采用国际先进的"氨肟化"工艺,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0%,废水排放减少70%。项目还将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周边物流、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岳阳市计划以此为核心,打造世界级聚酰胺新材料产业基地。 五、后续推进重点 下阶段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完成项目用地征拆和基础设施配套;二是严格对照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要求优化设计方案;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环保联防联控机制。湖南省工信厅将每月调度项目进展,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为全国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积累可复制经验。
2025-07-19
-
【湖南招商】湖南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湖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达14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中心在招商引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湖南省支柱产业和新兴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湖南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与规模 湖南省拥有14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涵盖农林、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资源环境等多个技术领域。其中,先进装备制造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最多,达到87家,显示出湖南省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为342家,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与转化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累计获得2853项科技成果,其中自主创新成果占比超过99%。这些成果中,有17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包括8项国家级奖项。在知识产权方面,申请发明专利4982项,授权2247项,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达4711项,其中技术服务方式转化占比超过90%。 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开放合作与资源共享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开放共享,对外开放实验室596个,设备7010台(套),生产线302条。这种开放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合作交流,这些中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了湖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为支柱产业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先进制造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新成果直接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同时,这些中心还通过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支持,助力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也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湖南省将继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更高层次上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
2025-07-19
-
湖南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加速推进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湖南省在推动重大产品创新项目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多个项目在技术创新和招商引资方面表现突出。120个入选省级重点计划的项目整体推进顺利,部分企业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抢占市场高地,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升级动能。 一、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领域成果显著 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长城银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神经网络芯片,入选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名单。麒麟信安操作系统V3通过华为云鲲鹏认证,成为华为凌云伙伴计划成员,标志着湖南省在信创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二、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产能提升 中锂新材建成的高端湿法隔膜生产线年产能达10亿平方米,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响箭重工推出全球首台5G远程操控混凝土泵车,美蓓达科技研发的高精度液体静压电主轴头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巨强再生资源的光伏玻璃生产线已投产,日产能力达150吨。 三、生物医药与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湖南医大健康生物药业的新型消毒用品生产线投入运营,冷疗走珠器等产品实现量产。湘电风能研发的低风区山地智能风机项目获10亿元订单,1至4月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三一汽车起重机械、农友机械等企业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四、区域协同发展成效显现 永州、衡阳、常德等7个地市项目投资进度超年度计划40%,岳阳新华达制药、株洲九方装备等企业率先完成全部投资。湖南兆恒材料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带动销售收入增长,120个项目前4个月累计创收超60亿元。 湖南省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在疫情背景下逆势突破,形成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025-07-1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